赴延安参观纪实赴延安参观纪实

0 votes
asked Sep 21, 2021 in Cell Tracking by Nanghai339 (16,840 points)
赴延安参观纪实

  ,孔子读书阁;     1966年10月31日下午7:30左右,我们从西安承汽车奔赴延安, <a href="http://www.jyxrsby.com/">孔子读书阁</a> 路经铜川,转乘汽车于次日下午3:30到达革命圣地、毛主席的第二故乡延安 <a href="http://www.hzgwjt.com/">华闻读书阁</a> ,我内心充满无限的激动和幸福。我对延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感到十分亲切。仰望崇立在宝塔山上宝塔,静听延河哗哗地流水声,犹如置身于仙景。回忆革命老前辈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转战陕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血和汗换来了新中国。我暗暗下定决心,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学生;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踏着先烈的血迹,永远 <a href="http://www.gdzhikexing.com/">金霏读书阁</a> 革命,不断前进!把延安的革命精神接过来,传下去,让延安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延安精神万岁!
 11月2日参观中共中央住地杨家岭。1938年11月,华闻读书阁,中共中央由城内凤凰山麓迁住这里。在此,我们参观了中央大礼堂,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场,政治局会议室,毛主席住处(1938年1947年),毛主席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1946年8月)及毛泽东同志种过的地。并在毛主席住处、杨家岭门前等处照了像。第一次来到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到太幸福了!毛主席的生活(吃、穿、用)多么俭朴呀!他老人家在生活上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和普通战士一样。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只有无产阶级的领袖才能这样。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这里写下 <a href="http://www.zgzjw.cn">广济读书阁</a> 了不少光辉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纪念白求恩》就是1939年12越1日在这里写的。在此,下定决心,排除私心杂念,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和军民一样,开荒种地。我们特地在毛主席种过的土地里取了一包土带准备回北京,还在毛主席种过的土地里播下种子,生根、开花、结果。让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高高飘扬,永远飘扬,金霏读书阁! 参观杨家岭之后,于下午1:20参观烈士陵园。我们在延安烈士塔之前宣誓、学习最高指示,并且向烈士献了自己制作的花圈。接着瞻仰纪念堂六位烈士:叶挺,关向应,王若飞,秦邦宪,张浩,邓发。中间放着六位烈士遗像,前面有毛主席巨幅题词:亲爱的战友们,不朽的英雄们:数十年间,你们为人民事业做出了轰轰烈烈的工作。今天,你们为人民事业而死,虽死犹荣!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将加深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它将加强中国人民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事业的决心!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将继承你们的遗志,继续奋斗,直到胜利,决不懈怠、决不退缩!毛泽东两边是金黄色长幅标语: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逐反动不屈不扰惊听凶音丧砥柱党中永留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横幅为:变悲痛为力量中央首长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而荣  ,广济读书阁;                     毛泽东浩气长存              ,树海读书阁;                     刘少奇黑茶山顶,延安河边,人民英雄,永存不朽     周恩来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光       ,树海读书阁;        朱 德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 <a href="http://www.puligongyi.cn/">树海读书阁</a> 岁,宁静读书阁!                             毛泽东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不死      ,树海读书阁;         毛泽东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来纪念诸位死难同志   ,树海读书阁;  康 生你们的功德永垂不朽                         任弼时 下午2:30,在张思德同志墓前学习《为人民服务》,并留影。永远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完全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lcome to Bioimagingcore Q&A, where you can ask questions and receive answers from oth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